文案详情
导航

大型新闻专题片解说词范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党建专题片 868 93



创作篇(上)


1945年,由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主编的一部名为《从木刻看中国》的作品选正式在纽约出版。同年4月,美国《生活》杂志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抗战美术的专页中以“木刻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战斗”为标题,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美术成果作出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肯定与共识。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赛珍珠木刻作品


木刻艺术是抗战时期最为活跃且充满战斗力的一种美术形态,八十多年前,一大批进步美术青年以艺术为武器,投身到民族救亡运动的历史洪流中。由于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匮乏,没有条件进行国画、油画等多种形式的美术创作,于是这些随处可见的木板门框、几根木炭条、几把木刻刀便成了人们手中的艺术武器。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1944年,彦涵在经历了太行山四年的艰苦岁月后,回到延安创作了这幅“抗日战争不朽之作”《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在金字塔式构图的顶尖,是一位正聚精会神向敌人射击的八路军战士,位于画面下方的民众正奋力托举战士,形成了稳定而坚实的塔基。强烈的肢体运动和凌厉的黑白线条成为彦涵回忆四年太行山经历的情感迸发。



从晋东南转战到晋西北,彦涵在太行山的四年间见证了八路军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和军民合作的鲜活画面。在《不屈的人们》中,彦涵作为鲁艺木刻工作团的成员一边用枪与敌人搏斗,一边用刻刀记录了一幅幅战场上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顽强身影。与彦涵同样怀有创作热情和战斗决心的李少言则用木刻组画生动地刻画了八路军一二0师在华北期间抗击日寇的战斗生活,从就地取材到黑白处理,刻刀中带着火光,连同枪声与那满腔的激情如同暴雨一般在木板上跳动。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彦涵木刻作品


彼时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已经在抗日前线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精湛的创作技艺,要想把艺术作为武器,产生更加强烈的宣传效果,不仅需要深刻而震撼心灵的内容构思,更需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

在1940年的春节到来之际,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了一批新的木刻年画作品,并将这些新年画作品带到了襄垣县西营集市上,这些作品结合了民间传统年画形式,刻印精美、内容鲜活,以表现敌后斗争和生产生活为题材,画风单纯明朗,不到三小时就被老百姓们抢购一空。彭德怀副总司令听闻消息后,还专门要了一套年画作品观看,且复信给木刻团的同志们,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人民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从此,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始深入农村,贴近群众,掀起向民间艺术深入学习的热潮,全力探索新鲜活泼的、能够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古元在1942年创作的这一版《离婚诉》相较于1940年的创作有了明显的风格转变,画面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在构图上,通过设立办公场景巧妙地将当事人与围观者分隔开,既体现了秩序感又维护了离婚者的隐私;在技法上采用单线轮廓和简练的刀法,将婆婆与丈夫的不满、围观乡亲们的好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生活气息。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通过正面直接表达生产运动给边区人民生活带来变化的作品。在春节来临之际,力群创作的《丰衣足食图》开始采用多种色彩搭配进行艺术创作的思想穿搭。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力群《丰衣足食图》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民高度的政治热情都在不断鼓舞艺术家奋力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美术作品。从工农建设、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新人新貌,再到极具时代意义和精神鼓舞的革命历史主旋律,建国十七年来的中国美术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生产建设、大力发展工农业成为艺术家创作选择的主要内容。高潮在1959年创作了这幅《走合作化的道路》,近景中农村人脸上挂着欢乐的笑容,远景里热闹的锣鼓声与密密麻麻正在赶来报名入社的人群,共同呈现出“新”农村广大群众建设家园的极大热情和对理想生活的热切追求。与高潮同样关注百姓民声和生活变化的还有古一舟、李焕民、吴俊发等人,这些作品将新中国有史以来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群众积极乐观投身于社会建设的时代精神作出了最生动的描述。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作为反映群众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年画,在新时期也被广泛采用。从1949年末到1950年初,全国有26个地区的200余位画家创作了412种新年画,发行了700余万份。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侯一民与邓澍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张仃的《新中国的儿童》、周令钊和陈若菊的《迎春曲》、石鲁的《幸福婚姻》等等,这些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新中国社会变迁的作品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也迎来了灿烂时期。五月,万物已风华翠茂,荡漾着和煦微风的旷野田间,一位农村老妈妈在放声高歌,手握快板打着节拍的农村大爷、吹笛伴奏的少年,在桃花满枝、云山缠绵的醉人风景中谱写一曲春之合唱,让这幅《歌唱祖国的春天》成为了新工笔画创作领域的代表作。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彼时,在随“敦煌考察团”前往西北考察的归途中,北方农民在田地里收割小麦的情景让方增先记忆尤深,《粒粒皆辛苦》的面世由此成为表现工农大众形象的典型之作。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从钱松嵒、李可染,再到谢瑞阶、赵望云等等,传统山水中的古典精神已经被“新山水”题材中具有时代气息的革命和现实精神所取代,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李可染山水作品


与此同时,为了缅怀曾经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烈士,让后人铭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伟业,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的发展达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峰,这些极具张力的艺术形象共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理念和对革命精神、国家形象的传承与赞颂。

董希文于1953年创作的《开国大典》,无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这幅作品经典再现了毛泽东在1949年10月1日,于天安门城楼上庄重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光辉历史时刻,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精神风貌。而王式廓于1957年创作了这幅《井冈山会师》,画作采用了低视平线的构图方法,突出了两位领袖的伟岸身材,并将毛泽东同志与朱德同志即将握手瞬间的空间场景展示出来,凸显出一种夺人心魄的魅力。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不论是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蔡亮的《延安火炬》,还是张漾兮的《巧渡金沙江》、吴作人的《过雪山》……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

李可染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所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黑与红的对比中将秋色美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这幅曾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正面墙上的巨制《雨花台颂》气势恢弘、博大深沉,傅抱石通过远中近景的描绘,用焦点透视处理的手法,突出了雨花台的主题,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时代活力的画卷。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这些共产党领导革命曾经经历过的地方和革命时期具有象征意义的山川景物被纳入到新的作品图式中,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者们借助绘画艺术将革命历史图像化,颂扬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体现的保家卫国和英勇无畏精神,以此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热情,不仅对新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具有很大的社会和历史意义,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大型新闻专题片|百年党史中的美术:创作篇(上)



黄河沧浪依旧日夜奔涌,以亘古不息的脚步延续着每一段历史。一群穿行在中国大地上的默默耕耘者,他们用手中的刻刀和画笔,记录了半个世纪的山河岁月和时代变迁;他们用坚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和经久不衰的时代经典,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灿烂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资讯
  • 最新问题
已经到底啦!
预约配音服务 关闭
预约成功后,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通畅
预约成功
您已预约成功,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保持电话通畅
配音客服微信二维码

关注【客服微信】

抢先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
复制成功 微信号:18996381623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 打开微信